重庆先强建材
联 系 人 :刘总
联系电话:13368123453
联系地址: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公民村六社
空心砖的隔音降噪效果可通过以下方式量化:
隔声指数(分贝值)
空心砖墙体的隔声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例如:
240mm厚的双面粉刷空心砖隔声指数为47~51dB,可满足分户墙的隔音要求。250mm厚烧结粘土空心砖(双面粉刷)的空气声平均隔声量为45dB,120mm厚则为48dB。实验室测试显示,合理设计的空心砖墙体(如孔垂直于墙面)隔声量可达49dB,而平行孔设计则可能降至43dB。
计权隔声量(Rw)
根据国家标准,空心砖墙的计权隔声量可通过测试确定。例如:
250mm厚烧结页岩空心砖墙(两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dB,110mm厚为37dB。若需提高隔声量,可采用孔内填充吸声材料(如矿棉)或复合石膏板构造,隔音量可提升至46dB以上。
对比实心砖的隔音性能
空心砖的隔音效果通常优于实心砖。例如:
空心砖因密度较高且内部空心结构可吸收声波,隔音量比实心砖高约3dB。实心砖的隔声量虽较高,但空心砖通过结构优化(如孔洞排列)可实现相近甚至更好的隔音性能。
标准化测试方法
隔声量需通过实验室或现场测试验证,例如使用ISO 10140或ASTM E90标准,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声压级差值,综合评估空气声和撞击声隔绝效果。
综上,空心砖的隔音效果可通过具体分贝值、计权隔声量及标准化测试数据量化,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墙体厚度、孔洞设计及施工工艺综合考量。
空心砖的孔洞设计对其隔音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孔洞形状
圆形孔洞
圆形孔洞在声波传播过程中,声波更容易沿着圆周方向绕射。当声波进入圆形孔洞时,由于其规则的形状,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相对较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规律性可能会使部分声波在孔洞内多次反射后相互抵消,从而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不过,圆形孔洞的壁面相对较少,与声波的接触面积有限,对于声波能量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方形孔洞
方形孔洞的角落处容易产生声波的反射和散射。当声波进入方形孔洞时,在角落处会发生复杂的反射现象,使得声波在孔洞内的传播路径变得曲折。这种曲折的传播路径增加了声波与孔洞壁面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概率。但是,方形孔洞的边角处也可能会出现应力集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心砖的结构稳定性。
二、孔洞大小
小孔径孔洞
小孔径的孔洞能够增加声波进入孔洞时的反射次数。当声波进入小孔径孔洞时,由于孔洞直径较小,声波在孔洞内的波长相对较长,容易在孔洞内发生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会使声波的能量有所衰减,从而提高空心砖的隔音性能。此外,小孔径孔洞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孔洞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对声波的阻挡和吸收能力。
大孔径孔洞
大孔径孔洞虽然能够让更多的声波直接进入,但如果孔洞较大且没有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声波可能会在孔洞内形成较强的驻波,导致部分频率的声波无法有效衰减。不过,如果在大孔洞内填充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等,利用大孔洞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吸声材料,也能达到较好的隔音效果。
三、孔洞排列方式
垂直于墙面排列
当孔洞垂直于墙面排列时,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进入孔洞。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声波在垂直于墙面的方向上能够更顺畅地进入空心砖内部的孔洞,增加了声波与孔洞壁面的接触机会。对于空气声的隔音效果较好,因为大部分的空气声传播方向是垂直于墙面的。但是,这种排列方式对于固体声(如脚步声、家具移动声等)的隔音效果可能相对较弱,因为固体声的传播方向较为复杂,不完全垂直于墙面。
平行于墙面排列
平行于墙面排列的孔洞会阻碍声波直接进入孔洞。当声波垂直于墙面传播时,平行排列的孔洞会使声波需要绕过孔洞才能进入,减少了声波进入孔洞的概率。所以,这种排列方式的隔音效果相对较差。不过,如果与其他结构或材料组合使用,如在孔洞内填充吸声材料并配合其他隔音构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隔音性能。